推荐序:《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:以市场为驱动》
当“技术导向”成为惯性,企业常陷入“产品做出来,却没人买”的陷阱。《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:以市场为驱动》把“市场”从后端推销搬到前端发动机位置,用被3M、杜邦、惠普反复验证的“Stage-Gate+市场驱动”双引擎,让需求洞察、概念设计、商业论证、原型迭代、上市启动在同一根时间轴上赛跑,平均缩短30%开发周期、提升45%市场成功率。
三大核心价值
1. 市场细分→机会评估:让需求可量化
用“需求强度指数=迫切度×购买意愿×支付能力”三维打分,≥7分才进入概念阶段;3M医疗事业部借此把创意淘汰率从60%降到35%,节省研发预算1.2亿美元。
用“需求强度指数=迫切度×购买意愿×支付能力”三维打分,≥7分才进入概念阶段;3M医疗事业部借此把创意淘汰率从60%降到35%,节省研发预算1.2亿美元。
2. 客户共创机制:把用户变成编外产品经理
“领先用户工作坊+众包原型测试+定金众筹”三连击,四周内完成需求-概念-验证闭环;海尔用此法孵化“天樽”空调,上市首月销量同比提升3倍。
“领先用户工作坊+众包原型测试+定金众筹”三连击,四周内完成需求-概念-验证闭环;海尔用此法孵化“天樽”空调,上市首月销量同比提升3倍。
3. 市场驱动Gate标准:商业Case不过夜
每个阶段设置“市场证据+财务指标+风险清单”三把锁,门评审不过夜,失败成本在早期就被“杀死”;杜邦用此机制将新品上市时间缩短40%,首批良率提升18%。
每个阶段设置“市场证据+财务指标+风险清单”三把锁,门评审不过夜,失败成本在早期就被“杀死”;杜邦用此机制将新品上市时间缩短40%,首批良率提升18%。
实施路线图
“市场洞察→概念生成→商业论证→原型开发→市场测试→上市启动”六阶段,每章附工具模板和评分表;企业按图索骥,可在12个月内建立市场驱动流程,平均需求变更减少50%,毛利率提升5-8个百分点。
“市场洞察→概念生成→商业论证→原型开发→市场测试→上市启动”六阶段,每章附工具模板和评分表;企业按图索骥,可在12个月内建立市场驱动流程,平均需求变更减少50%,毛利率提升5-8个百分点。
把这本书放在市场、研发、产品经理的案头,让它提醒你:新产品开发不是科研立项,而是商业投资;先用市场证据筛掉伪需求,再用并行团队把真需求快速商品化,才能让每一次上市都踩在利润区最甜的位置。